浏览量:

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京闭幕,人形机器人产业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

8月12日,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圆满闭幕。作为全球机器人领域的顶级盛会,本届大会以“让机器人更智慧,让具身更智能”为主题,汇聚了来自全球200余家机器人企业的1500余件展品,其中首发新品超过100款。8月12日,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圆满闭幕。作为全球机器人领域的顶级盛会,本届大会以“让机器人更智慧,让具身更智能”为主题,汇聚了来自全球200余家机器人企业的1500余件展品,其中首发新品超过100款。

人形机器人成为本届展会最大亮点,50家整机企业集中亮相,创下同类展会历史之最。130万观众报名参会,共同见证了机器人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突破。

01 展会盛况空前,彰显中国机器人产业活力

规模创纪录。本届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庄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,展区面积约5万平方米,设置创新馆、应用馆和技术馆三大主题展馆。

美国自动化促进协会主席杰夫·伯恩斯坦在论坛发言中感慨:“5年后再次参会,我看到令人瞩目的变化。最为直观的变化之一,便是来自全球各地的参会者显著增多。”

人形机器人主导展览。在50家参展的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中,包括宇树科技、优必选、银河通用等国内头部企业。

 展会现场气氛热烈,参赛、跳舞、技能展示的机器人比比皆是,炫酷的灯光和动感音乐将现场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 。即使雨天也未能阻挡观众热情,直至闭馆时间,仍有观众流连忘返 。

02 技术突破引领产业升级

硬件能力显著提升。宇树科技展台前,两个戴着不同颜色头盔的人形机器人G1正在进行激烈格斗表演。它们完成十几到二十个随机组合动作,闪转腾挪间拳脚相接,发出清脆的金属碰撞声。

群体智能实现跨越。在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展区,通过全球首个通用具身智能平台“慧思开物”的调度,不同型号异构机器人实现跨场景协同作业。

自主能力突破瓶颈。优必选全球首款自主换电人形机器人Walker S2成为展会焦点。这款身高1.76米的机器人拥有52个自由度的工业级“巧手”,能在3分钟内完成自主换电。此方案有效解决了工业级连续作业的能源供应难题 。

03 应用场景落地加速,机器人走向实用化

工业场景率先突破。开幕式发布的《人形机器人十大潜力应用场景》中,工业通用操作、汽车制造、3C制造等工业场景占据主导地位。

展会现场,多家企业展示了“人形机器人在产线分拣”等实际应用场景。一位产品负责人表示:“工业场景落地是现实,家庭场景落地是未来。”。

医疗健康领域创新。长木谷全球首发的新一代ROPA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,凭借数智“脑、眼、手”的协同运作,将术前规划时间从数周压缩至分钟级。

大艾机器人展出的艾康外骨骼是国内首款获“创新医疗器械”认证的康复设备,新增的“神行”外骨骼还特别设计了贴合老年人需求的护膝功能。

家庭服务机器人崭露头角。在星海图展台,观众一句“请收拾床铺”的指令,立刻将R1 Lite机器人带进工作状态。京东集团围绕陪伴、教育、养老等五大场景,展示了50余款不同品牌的前沿机器人产品。

04 北京亦庄发布“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”,打造产业高地

政策创新突破。8月9日,在大会“产业发展”主论坛上,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布《关于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》,即 “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”。

数据要素赋能政策明确每年发放1亿元“数据券”,引导企业采购数据集、数据接口、数据模型等数据产品 。同时支持建设机器人二次开发社区,为开发者团队提供共享本体、免费空间、算力补贴等要素支撑,每年最高给予3000万元 。

应用场景牵引。配合今年2月发布的万台机器人创新应用计划,“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”从未定型产品首试首用、首台(套)奖励,到标杆场景建设,分阶段提供全链条支持。开放的高端制造、教育教学、产业园区等九大标杆场景资源,为机器人企业提供了真实落地环境。

05 产业生态完善,亦庄形成完整机器人产业链

全链条创新体系。北京亦庄率先构建了“成果转化+中试熟化+孵化加速+检验测试+应用示范”全链条创新孵化模式。区内聚集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生态企业300余家,基本形成覆盖核心零部件、整机到应用场景的具身产业链体系 。

创新业态涌现。大会期间,北京亦庄“机器人大世界2.0”正式启幕,创新推出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和机器人主题餐厅“机器人焰究所” 在亦庄搭建的机器人大会会客厅内,“机器人4S店”、“机器人焰究所”、“机器人市集”、“两会一赛”四大板块的20家企业、26个机器人展品让人目不暇接 。

产业数据亮眼。2025年上半年,我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.8%,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35.6%和25.5%。北京市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,上半年产业营收增长近40%。

06 产业未来:从“最能跑”迈向“最好用”

工业场景率先规模化。优必选研究院副院长郑宇强调短期聚焦工业场景的重要性:“预计从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,工业场景的实际出货和部署量可达数百台至上千台,明年或达到数千台规模。”

技术瓶颈待突破。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指出:“目前人形机器人的硬件某种意义上完全够用,但具身智能AI完全不够用,这是限制大规模应用的关键。”他预测,若进展顺利,未来1-3年可能实现人形机器人的“ChatGPT时刻”。

家庭场景仍需时间。越疆科技市场总监谢凯旋表示:“先上岗,再进家,是机器人普及的现实路径。”他分析,人形机器人将率先落地低速、高频、刚需的商业场景,如药房搬运、零售导引、园区巡检等。

机器人进入家庭不是‘能不能’,而是‘何时能像家电一样简单’

随着大会闭幕,北京亦庄的“机器人大世界2.0”继续向公众开放,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和机器人主题餐厅“机器人焰究所”成为新晋科技地标。

展会落幕,但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步伐却进一步加快。

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,亦庄已聚集300余家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生态企业,基本形成覆盖核心零部件、整机制造到应用场景的完整产业链。机器人产业正从技术突破走向产业应用,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。

Copyright © 2025 北京腾豆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21643号-1